聚势启航!陕西省血液病临床研究联合体,,为患者“解锁”新生密码
18916
2025-04-21
2025年4月18日,陕西省血液病临床研究联合体(以下简称“陕西血液研联体”)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内科的牵头倡议下,正式宣告成立,它标志着陕西省血液疾病研究与诊疗体系建设迈入全新阶段。
来自上海血液研究所所长,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医学中心主任赵维莅教授,陕西省医学会血液病分会主任委员、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刘利教授,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科技部临床试验GCP中心主任陆明莹教授及专家代表出席了大会。会上,陕西血液研联体组长发起单位为省内36家成员单位进行了授牌。作为陕西省血液医学领域的重要创新平台,该研联体联合体将以资源整合、技术共享、科研协同为核心发展目标,致力于构建覆盖全省的血液疾病研究防治网络,并通过制定标准化规范化诊疗路径,实现对患者预后的科学化管理干预;同时,依托全程化管理模式,系统性积累真实临床数据,为精准医疗提供有力支撑。研联体还将打通临床研究诊疗实践与科研创新的双向通道,构建 “临床—科研 ”的转化链条,推动陕西省血液疾病临床研究诊疗水平实现质的飞跃,为区域医学疗中心建设注入强劲动能。
上海血液研究所所长,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医学中心主任赵维莅教授致辞
陕西省医学会血液病分会主任委员、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刘利教授致辞
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科技部临床试验GCP中心主任陆明莹教授致辞
更值得关注的是,陕西血液研联体的建设方向高度契合全国研联体 “专病全程管理实践研究——以淋巴瘤为例” 的战略部署,将有望打造西北地区血液疾病防治的示范性样板,为提升区域医疗服务能力、推动健康中国建设贡献陕西智慧与力量。
初心与使命:破解区域诊疗困境
血液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。白血病、淋巴瘤、骨髓瘤等恶性血液肿瘤,诊疗难度大、复发率高,尤其血液疾病患者的五年生存率,陕西省乃至整个西北地区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相比,存在着显著差距。
“作为陕西省医学会血液病诊疗质控中心,规范及提高区域血液病诊断率,提高治疗生存率,是我们中心的职责所在”,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内科主任贺鹏程教授介绍,“以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为例,发达地区的五年生存率可达70%-80%,而陕西省仅为50%左右,在病种、遗传基因背景及用药和诊疗指南相同的情况下,这一差距的背后,折射出区域医疗资源分布不均、诊疗规范不足、临床研究薄弱等问题。因此,如何缩小同一疾病在不同地区诊疗效果的差异,规范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,而这也成为陕西血液研联体成立的核心初衷。通过研联体联合体,不仅提升各成员单位规范诊治治疗能力,又可整合各方资源,形成强大合力,共同攻克血液疾病诊疗难题,大力提升区域内血液疾病的诊疗水平,从而让更多患者受益。”
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内科主任贺鹏程教授致辞
目标引领:数字化平台赋能全程管理
贺鹏程教授表示,“数字化患者全程管理平台(DPMM)是陕西血液研联体实施各项工作的重要工具。这一平台将打破信息孤岛,实现数据标准化、诊疗规范化和资源联动化三大功能,借助该平台,各成员单位将患者数据统一录入,通过对患者五年生存期、缓解率、复发率、随访随诊等情况进行集中管理和分析,对数据深入挖掘,各中心能清晰了解自身在白血病、淋巴瘤、骨髓瘤等疾病治疗中的水平和质量,及时跟踪记录,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共享提升,同时也为真实世界病患分析研究提供可靠依据;另外,新药临床研究信息共享也是关键环节,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牵头单位在承担新药临床研究时,可将相关信息在研联体联合体内公布,让其他成员单位能及时了解;对常规方法无法救治的患者,各成员单位可推荐其参加新药临床试验,以实现患者与临床试验的精准对接,这既为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机会,也加快了新药临床试验的进程。”
未来展望:凝聚合力,发出西北强音
陕西血液研联体的成立,是“集中力量办大事”的生动实践,不仅在全国血液病领域发出“陕西声音”,更增强学术影响力。
贺鹏程教授表示,陕西血液研联体的成立成立,是“集中力量办大事”的生动实践,不仅在全国血液病领域发出“陕西声音”,更增强学术影响力,将实现多方共赢。贺鹏程教授表示“首先是让患者获益,尤其是为西北地区患者、难治复发型患者,在无可及性新药情况下,提供新的一项治疗手段,给予患者带来一线生机和希望;其次,通过临床试验的推广和实践,为国家重大新药研发上市,尤其是临床试验贡献西北地区的力量;此外,借助陕西血液研联体标准化、规范化建设,将推动成员单位诊疗水平均质化提升,塑造区域学科发展新高度。"
道阻且长,行则将至。通过陕西血液研联体的创建和持续深耕,其协同创新机制将重塑西北地区血液疾病诊治版图,以科技力量改写患者生存轨迹。这不仅是医学领域的重大突破,更是新时代推进"健康中国"战略的生动诠释。
发表评论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